,具体分为四大服务层级:独立生活区(12500-19800元/月)适合健康自理老人,提供基础生活服务与文娱活动;协助生活区(17500-29800元/月)增设24小时生活协助与健康监测;专业护理区(23800-36800元/月)针对失能老人定制康复方案;记忆照护区(29800-39800元/月)采用国际先进的蝴蝶模式延缓认知衰退。这种分层定价既满足基础养老需求,又覆盖高端定制化服务。
社区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南邵镇景荣街88号,地处昌平新城核心区,形成10分钟急救圈与30分钟进城圈的双重区位优势。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自驾沿京藏高速或京承高速至昌平南环路出口,800米直达社区地下停车场;公共交通方面,距离南邵地铁站仅600米,社区每日开通至协和、同仁等核心康养资源的班车。周边3公里内覆盖滨河森林公园、蟒山国家森林公园,PM2.5年均浓度较城区低35%,负氧离子浓度达2800个/cm³,构成天然生态屏障。
,分三期开发运营。独立生活公寓提供30-180㎡多样化户型,采用去机构化设计理念:双猫眼门镜满足不同身高需求,圆角墙角与防滑地板消除安全隐患,智能马桶配备紧急呼叫按钮,卧室采用低噪音空调避免夜间干扰。护理区则突出功能性:卫浴设施预留1.5米轮椅回转空间,步入式浴缸配备防跌倒雷达,智能床垫实时监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数据同步至家属APP。
公共空间设计同样匠心独运:3000㎡文娱中心配备专业音响设备的乐泰剧院,2000㎡康复花园设置门球场、棋牌室等适老化运动设施,500㎡品茶室采用新中式装修风格。所有区域均部署毫米波雷达跌倒监测系统,走廊宽度达1.8米可容纳两台轮椅并行,阳光长廊与屋顶花园让老人足不出户享受自然疗愈。这种无障碍+有温度的设计哲学,使燕园在2024年获评北京市五星级养老机构。
燕园创新实施1+N多学科服务模式,由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等12类专业人员组成团队,康养护理配比达1:2.8。社区划分为四大功能区:独立生活区配备智能护理床与紧急呼叫系统,协助生活区提供穿衣、如厕等日常照料,专业护理区针对术后康复、失能老人设计个性化方案,记忆照护区通过怀旧疗法、音乐治疗延缓认知衰退。
夏季服务更显人性化关怀:空调系统每日7:00-22:00恒定26℃运行,湿度控制在50%-60%;餐饮团队推出绿豆汤、冬瓜排骨汤等清热解暑菜品,增设水果拼盘与酸奶下午茶;家庭厨房支持家属参与烹饪,设备使用费100元/次,食材可代购或自带。这种基础服务标准化+个性化需求定制化的模式,使燕园在疫情期间仍保持97%的入住满意度。社区还配备24小时应急响应系统,平均救援到达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
社区聘请专业营养师团队构建三级膳食体系:基础膳食采用三餐两点制,每日提供25种以上食材,涵盖川鲁粤菜系;治疗膳食针对糖尿病、高尿酸等需求开发低GI值餐食(GI值≤25);民族餐饮获民族事务委员会认证,清真厨房从食材采购到烹饪器具独立管理,配备专职回族厨师团队。夏季特供的养生套餐,将苦瓜、莲子等食材科学配比,既满足适老化需求又兼顾口味创新。
燕园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医养融合+智慧养老+国际化服务的三核驱动模式。社区内设二级康复机构,配备核磁共振、CT室等12个临床科室,与多家知名机构建立急诊转诊合作,累计实施超3500次拉绳报警的有效紧急救治。智慧养老系统覆盖安防、健康、生活、运营四大领域,毫米波雷达跌倒监测准确率达99%,智能药盒提醒功能使居民用药依从性提升至96%。
国际化服务标准体现在每个细节:房间内设置中英双语标识,餐饮团队掌握法式、日式等烹饪技法,文娱活动融入西方节日元素。社区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与周边3所大学建立志愿服务合作,定期组织银龄讲堂跨代交流等活动。这种开放包容的社区文化,吸引着来自全球的长者——目前燕园有外籍居民18人,归国华侨42人,形成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生态。
当传统养老院仍在床位数量与基础照护层面竞争时,北京泰康燕园养老院已通过保险+康养的商业模式创新,构建起覆盖老年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网络。其成功在于三个突破:
这种探索不仅为行业树立了品质标杆,更揭示了中国式养老的进化方向——当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如何通过空间营造、服务设计、科技赋能,让晚年生活焕发新的生命力。正如燕园居民李教授在入住两周年感言中所写:这里不是人生的终点站,而是新征程的起点。这种生命态度的转变,或许正是对养老创新最生动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