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2日,中国汽车圈上演了一出荒诞剧:奇瑞营销副总姚飞在车主群激情开麦,怒喷吉利新车银河星耀8是“烂车”,甚至用“二排挤得慌”“音响烂”等细节嘲讽。24小时内,截图疯传全网,奇瑞火速将其停职,吉利却以一句“翻篇了”体面收场。这场闹剧看似是高管“嘴瓢”,实则撕开了国产新能源车企在红海厮杀中的隐秘伤疤——当技术内卷撞上市场焦虑,口水战能换来销量吗?
事件发酵的导火索,是吉利银河星耀8的上市。这款定价11.58万-15.58万元的中大型电混轿车,凭借5米车长、8155芯片和千里眼安全系统,被业界称为“性价比屠夫”,直接威胁奇瑞即将上市的风云A9。而姚飞在“奇瑞风云A9车主群”中的发言,恰好暴露了奇瑞的焦虑——自家车型尚未面世,对手已用低价高配抢占市场高地。
讽刺的是,姚飞此前直播卖车时惯用“吊打”“碾压”等话术,网友调侃其“把营销号文案当发言稿”。此次“烂车”言论,不仅让风云A9的盲订活动遇冷,更让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停止内卷,公平竞争”的宣言沦为笑柄。
这场骂战的本质,是国产新能源车市从蓝海转向红海的缩影。2025年1-4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增速同比下滑12%,市场进入存量厮杀阶段。在10万-15万元级市场,比亚迪以DM-i混动技术稳坐王座,吉利银河凭借高性价比突袭,奇瑞风云A9若想突围,本应在续航或智能化上打造差异化,却因高管失言陷入被动。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技术同质化下的“创新疲劳”。无论是吉利的银河混动,还是奇瑞的鲲鹏C-DM5.0,本质上都是对标比亚迪DM-i的“跟随者策略”。当硬件参数趋同,部分车企开始用“拉踩营销”制造话题,试图转移消费者对产品力的审视。
姚飞事件并非奇瑞首次因“合作摩擦”登上热搜。2024年,奇瑞与华为合作的智界S7因交付延期引发高管离职风波,内部员工曾爆料“华为强势,奇瑞需求被忽视”258。尽管官方否认,但频繁的舆论危机暴露出奇瑞的两大困境:
相较于奇瑞的狼狈,吉利的应对堪称公关教科书。高级副总裁杨学良一句“团结一致向前看”,既彰显格局,又暗指对手“小家子气”;银河星耀8的销量数据(2月同比激增288%)则无声回击质疑。
更关键的是,吉利早已构建起“银河混动+极氪高端+领克全球化”的立体防线%,技术出海与品牌溢价双管齐下。当奇瑞还在用“口水战”防守时,吉利已用产品矩阵和全球化布局发起进攻。
这场“烂车”闹剧,暴露出国产新能源车最危险的悖论:当车企高喊“颠覆传统”时,自己却陷入传统商战的低维缠斗。消费者不会因为一句“吊打”买单,却会因一次失言永久拉黑品牌。真正的革命者,从不需要靠贬低他人证明自己——毕竟,特斯拉从未骂过比亚迪,但所有人都记得马斯克的那句:“我们的对手是燃油车。”
(奇瑞风云A9与吉利银河星耀8的终极对决,或许正如网友所言:“吵架像相亲,最后还得靠产品过日子。”)
水军开始大面积铺开攻击奇瑞了,反正就是各种奇瑞不行,奇瑞各种不好。奇瑞家的智驾拉夸……然而奇瑞默默的把整车拆成零件让大家仔细看随便看……这好像没有人说,也没有企业敢跟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