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对全球所有国家发动关税战的乱局里面,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突破点,就是中国和欧洲构建「统一战线」。
就在昨天,外交部宣布,中方和欧洲议会全面取消相互交往限制,这就是一个开始,一个改变国际局势的大开端。
都知道,之前全球经济格局一直都是一超多强,一超,就是美国,利用军事、经济和科技上的比较优势搞经贸霸权;多强里面最厉害的就是中国和欧盟,如果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联手,轻轻松松就占了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全球贸易体量的四分之一。
而且一旦联手以后,双方互通有无,市场越做越大,和美国的「高院深强、与邻为壑」的自断经脉有此消彼长之功,那全球经济格局就要为之一变了。
2021年欧盟以所谓的人权问题为由,停止了和我们的官方互访,叫停了双方很多正在推进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中欧投资协定。
俄乌冲突的是非功过,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但,整个欧洲经济遭遇到了重创。
在美国优先的价值观影响下,美国通过鼓动北约扩员、施压欧洲军援,借机控制欧洲能源和经济发展。
比如到现在都迷雾重重的北溪管道被炸事件,就让整个欧洲遭遇到了能源危机,极大的提高了居民生活成本和工业生产成本。
三年时间里,欧洲国家从俄罗斯进口的油气资源大幅度降低,美国趁机上位成功,美国液化天然气在欧洲市场的占比超过了55%,价格嘛,自然是非常昂贵的。
欧洲和美国,往粗糙了说,文化和认知上有点「同根同源」,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是比较相似的。
但特朗普的上台让局势发生了大变化,一方面是美国优先政策让美国不再专注欧洲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是特朗普上台是依靠美国民粹主义的支持,欧洲现在也有民粹抬头的迹象,但总的来说各国政府依然是走主流建制派路线。
大家可以看一下,最近欧洲九个国家的民意调查,可以看到,特朗普是欧洲的敌人的认知已经超过多数。
于是我们看到,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不光是对中国下手,也给欧洲各国设置了巨额的关税,导致德国的宝马奔驰大众等等车型都断掉了美国订单。
这种经济上的「脱钩断连」,非常罕见的,让欧洲各地都爆发了制美国产品的浪潮,从可口可乐到特斯拉,都有不同程度的示威或者罢买。
所以在2025年,欧洲痛定思痛,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位置,然后惊讶的发现,唯有和中国联手,才是最佳的出路。
所以当欧洲转过思维以后,中国和欧洲的合作路线就顺畅了,而中欧双方在全球治理、气候变化、贸易规则上,其实共同语言比大家想象的都要多。
美国现在依然是世界最大单一消费品市场,这是经济体量和人口决定的,没办法。
但中国和欧洲本身也是大体量经济体,人口也不少,这就意味着在美国挥舞关税大棒的时候,只要中国和欧洲联手,就能真正的反向对美国施压。
毕竟,美国人想用的产品,不从中国买,不从欧洲买,还能从哪里买呢?东南亚么?那东南亚也吃了巨额关税。
而美国出口的商品,中国人不买,欧洲人不买,还能往哪里卖呢?总不可能是非洲人来补这个空位嘛,他们有这购买力么?
2024年,中国是欧洲最大的进口来源地,电机、电器和电气零件品类是最大的,价值接近1000亿欧元;第二是电信和音响设备,有600多亿欧元;第三的是个人电脑、服务器等等,价值459亿欧元。
从这些数据其实已经可以看出,中国已经从传统印象里面只能做点裤衩背心袜子的轻工业品输出国家,开始往高端走了。
那中国从欧洲进口什么呢?2024年,欧洲是中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品类比较杂,主要是欧洲各国都有自己的生产特色,包括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奶粉、美妆产品,乱七八糟的。
虽然品类很多,但总量其实也不小,2024年欧盟对华出口了2133亿欧元。
但扩张到一定程度以后,体量已经那么大了,都当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么多年了,肯定就没办法继续埋头做事情,需要起来发点声。
而这次欧洲主动给中国伸出橄榄枝,包括取消之前对我们电动汽车的反补贴关税设置,就是一次很有利的发生。
我们需要给全世界传达一个信号:跟美国做生意,麻烦多,和中国搞关系,赚的多。
因为对我们来说,做生意就是做生意,不搞附加条款,想着的就是生产力自然而然会决定生产关系。
中国已成为工业经济强国和重要的全球参与者,所以对欧洲来说,一定要认识到,中欧是彼此机遇,中欧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
欧洲也算是最近这些年,被一件又一件美国操纵的「损盟友自肥」给好好的上了一课。